
多彩贵州网讯 近日全国炒股配资门户,75岁的王大爷(化名)在接受遵义市中医院肺病科视频回访中,屏幕里的他气色红润,说话没有那么喘了,很难想象两年以前,这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患者因病情加重,连起身倒杯水都要缓上半天。如今,在“家庭病床+远程医疗”的双重守护下,王大爷在熟悉的家中就实现了呼吸平稳、病情可控的生活。
故事要从2023年8月15日说起。当时独居的王大爷(化名)受天气转凉影响,咳嗽、咳痰症状突然加重。“反复咳嗽、咳痰伴气促10余年,加重1周”的病历记录,背后是他难以言说的呼吸之痛。由于子女不在身边,独自就医对他而言很困难,也就在这一天,一场特殊的“上门”诊疗,悄然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当天,遵义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周国旗带领医疗团队上门时发现,尽管老人已自行增加药量,但静息状态下指脉氧饱和度仅为90%,双肺呼吸音低且伴有明显哮鸣音——这是COPD急性加重的典型信号,低氧血症的风险近在眼前。
“当时我们立即指导他使用吸入剂,并现场监测。”据周国旗回忆,现场监测十分钟后,血氧仅微升至91%,情况依然严峻。按照常规,这样的状况需要住院,可王大爷(化名)坚决拒绝,他离不开家,也害怕医院的陌生。
周国旗没有坚持,而是做了一个温暖的决定:启动“家庭病床”管理模式,把专业的医疗照护,“搬”到王大爷(化名)身边。

一台具备远程传输功能的指脉氧仪被送到王大爷(化名)家中,成为连接医患的“生命桥梁”——王大爷(化名)每日的血氧数据实时同步至家庭医生平台,医生随时掌握病情动态;2023年9月10日的视频随访中,团队根据稳定在91%~93%的血氧数据,开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搭配健脾祛湿中药的电子处方,药品由志愿者送上门,用药方法也通过屏幕手把手教学。
王大爷的故事,并非个例,而是遵义市中医院肺病科探索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的生动实践。针对独居、行动不便等特殊患者群体,科室打破“患者必须上门就医”的传统思维,以“主动发现需求+精准对接服务”为核心,构建起“急性期上门干预+稳定期远程管理”的全周期服务体系,让医疗关怀从医院延伸至家庭。(梁小玲)
一审:余从源
二审:王 信 姚 腾
三审:唐全寿全国炒股配资门户
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